×
(全国优秀医院文化建设案例)薪火相传:一个有“温度”的科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文化建设纪实
来源:医院文化与院史办公室王博阳、吕承锟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次数:33
字体:

    “忆往昔、数今朝”,走进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病区大门,门旁墙壁上的6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肝胆胰脾外科以“继承发展、创新、前行”为主题的科史文化墙,也是医院肝胆人融在血液里的最高信条。

肝胆胰脾外科科室文化墙

  这面文化墙记录了七十余年来科室的发展,也刻了医疗卫生事业时代变迁在这里留下的深深痕印。

    红色基因传承在外科事业的发展脉络中
  在难以计数的患者心中,肝胆胰脾外科是一个传承现代医学的神圣殿堂,更是他们敢将生命相托的地方。

医院早期外科专家高应景出门诊

  今天,肝胆胰脾外科的文化实质,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代代外科老专家们的言传身教,他们的行医生涯无不彰显着“精医创新、诚信为民”院训所倡导的价值追求。
  秉着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导向,如今的肝胆胰脾外科是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同时还是全区外科专业唯一一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
  从20世纪60年代,外科前任主任高应景成功救治日本肠套叠患儿,到20世纪70年代,沈忠愚马背医疗惠及牧区百姓,再到1994年张境致力于早期内蒙古外科医学教育事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外科事业·路薪火传承。

  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潮中,本着“树名医、建名科、创名牌”的原则,医院不断创新学科建设模式,持续提升专科服务能力,积极优化调整学科结构先是将大外科分设,单独成立普外科,再到后来细分出肝胆胰脾外科。
  历经数十年洗礼,“仁爱求真”的人文气质和精神品格已经内化为肝胆人深厚持久的精神动力和鲜明独特的文化标记,并在下一代学科带头人的身上发扬光大。

    寻根·继承

  夏医君,现任肝胆胰脾外科名誉科主任。2012年12月,肝胆胰脾外科成立之初,夏医君便组织全体青年医务人员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千年一遇千年遇、万般师恩万般情”的科室文化创建活动。

肝胆胰脾外科科室负责人看望科室老专家

科室名誉主任夏医君拜访科室老专家挖掘学科发展历史

  这次特别的活动邀请了多位医院曾经的老领导和外科的老前辈,共同为老主任高应景庆祝八十岁生日。
  一次看似普通的庆生,却为青年医务人员上了“尊师重道、传承发展”的生动一课。
  这些年,这个团队坚持做着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每逢跨年之际,夏医君都会带领王烯冬、王石、薛荣泉、宋丽娟、李梅、吴艳路等科室骨干成员,代表全科职工看望普外科的老前辈们,并邀请他们参加科室迎新年茶话会。

  如何打造一个完全属于本团队独一无二的文化标识?既能传承这几十年来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又能引导和激励团队的后来之辈沿着这条红色之路前赴后继。
  夏医君想到,要打造一面独特的科史文化墙
  为了将这块文化墙“做活”,夏医君带着骨干们参观了医院院史馆,多次走访了当时尚健在的老前辈们。
  尽管老先生们都已年近九十,但他们仍坚持亲自把个人执业经历与肝胆外科学科业务发展等重要的东西写下来留给后人。

  其中,包括内蒙古首例PTCD手术、内蒙古首例术中胆道造影等早期医疗技术的珍贵详细资料也被挖掘了出来。在很多老照片背面,老先生们更是不辞辛苦,用颤颤巍巍的笔划将事件的经过都写得清清楚楚。字迹虽大小不一,“卷面”虽看似凌乱,却弥足珍贵。
  看懂这面墙,是每一名新入职的年轻医生职业生涯中的第一课;铭记墙上的每一处印记,深切感怀老一辈普外科人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范,感悟外科精神,是每一名肝胆人终生必修的课程。
  科史文化墙形成之后,夏医君给全科定了一个规矩:肝胆团队的每一个人对待这些老前辈,都要像尊重自己的父母一样。

    科室里的两幅“字”

  医院文化是一所医院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沉积形成的,被广大职工认同并发自内心的一种价值追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一种“行为的共同方式”
  科史文化墙、青年文明号创建墙、医患沟通墙……科室里的“三面墙”在医院里出了名。
  然而,更出名的或许是科室里的两幅“字”。
  夏医君始终认为,身为外科医生,只有尽量让自己不犯错误或者不犯原则性错误,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对于有着30余年行医经历,同时身为内蒙古医学考试首席考官、内蒙古地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的夏医君而言,他十分清楚,精湛的技能、健全的法律意识、悬壶济世的情怀对于一名合格的医生有多么重要。
  于是,他将“守法、遵纪、讲规矩、懂礼貌”凝练成科训内容的一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又补充了“尊重自己的职业”和“敬畏患者的生命”两句话。肝胆胰脾外科的科训挂在科室最醒目的位置,这便是肝胆团队的第一副“字”。
  至于第二幅“字”,就是“四性”“两评估”手术安全“六原则”。
  “四性”是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合理性、手术的可行性及手术的安全性;“两评估”是患者心身状态的评估和病灶局部状态的评估。
  这个“六原则”,来自他们对加拿大著名医学家威廉·奥斯勒提出的医生应具备“专业精神”“契约精神”“利他精神”的深刻理解。

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的“科训”和“手术六原则

  无论手术大小,肝胆胰脾外科始终坚持术前全科讨论。只要病情达不到这6条标准,那都绝不能开台。
  正因如此,肝胆团队取得了曾5年万余例手术零投诉的成绩。
  夏医君常说,做医生,这一辈子要时刻警惕三大“敌人”,第一个是“傲慢”,第二个是“冷漠”,第三个是“贪婪”。
  这个团队奉行尊重患者的同时也一定要尊重同行,忙时精钻技艺闲时莫论人非,一个昂扬向上的团队需要风清气正。

    患者就医幸福感来自创新与细节

医院前任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夏医君正在手术

  医疗卫生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根本区别,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医生只有真真切切地站在患者的角度,尊重自己的职业,寻求优秀的方案去减轻患者的痛苦,更好的诊疗方法、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方式才能被不断开发,才能不断应用和转化在临床上。

  比如,微创手术的诞生,本身不只是一项技术,而是一种理念的革命。
  他们认为,关爱患者要实实在在地从细节出发。
  在关注患者的康复方面,肝胆胰脾外科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深度合作3年,共同建立了针对肝胆外科手术病人的营养评估与于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患者从入院、术前、术后直至出院后的整套闭环式营养评估及干预措施。
  关于术后充分关注患者营养评估与干预,肝胆胰脾外科在内蒙古迈出了第一步,在全国也是处于第一梯队。
  受3年新冠疫情影响,大量病人留在本地医治。诸如胰头癌根治切除这种高难手术,在2021年的手术量就达到了几乎过去10年的总和。然而,术后患者全部顺利出院,这得益于科学规范的患者术后营养评估与营养干预。

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开展带教式查房

  胰头癌切除的“难”在于手术要做多处切除和封口,彻底破坏消化道本来的连贯性,需要全部重建。手术以后,最大的风险就是吻合口瘘,进而引起并发症,危及生命,而营养支持是快速恢复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于是,他们在建立这套体系之后,由专职营养师为每一个病人按个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制定一个“专属”营养液处方,再通过放置于病人小肠内的营养管进行直接营养供给。
  之前,这个手术后胰漏的发生率大概超过一半以上。但在这套营养体系介入之后,发生率只有15%-20%。
  这样,在降低了病人术后并发症概率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从而减轻了患者的术后风险和痛苦,增加了医院的手术量,解决了开展此类高难手术的后顾之忧。
  在微创手术成为主流的今天,肝胆胰脾外科的医生有一个习惯:在即将完成每一台手术的时候,在微创手术切口缝合前,总要给予创口局部的麻醉阻滞。虽然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能减轻患者术后的切口疼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传”“帮”“带”是一种文化

  夏医君是个幽默的人,他总说,一个老师如果把学生培养成莲花,那他自己就是坐在莲花上的菩萨;如果把学生都培养成了败絮,那他自己只能是衣衫褴褛的乞丐。

  夏医君是一位非常注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学科带头人。他极力支持年轻医生学习深造,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却从不担心这些“孩子们”不回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现在的肝胆胰脾外科,拥有多名博士研究生。
  在夏医君看来,要想造福更多患者,真正能为普天下百姓祛病救就需要锻造出更多具有人文情怀的年轻医者前赴后继于这份特殊的命,事业。

医院外科事业的传承

国外小患者回院探望高应景教授

  2021年,肝胆胰脾外科取得了“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称号,科室用项目基金装配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培训室,购置了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全智能腹腔镜手术训练模拟系统。这套模拟设备不仅可以模拟肝胆手术,还可以模拟其他多种手术。这样一来,年轻的外科医生就能够经常模拟实战、精炼技艺。

  现在看来,夏医君已然有了“做菩萨”的欣慰与自信。
  “尽管人员不变,环境不变,设备不变,但团队的整体精神面貌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后也还会继续传承发展下去。现在,年轻的骨干力量已经接过了文化传承的火炬。”回望这条科室文化建设之路,夏医君感慨道。
  近些年,随着肝胆胰脾外科的快速发展,前来求医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有“温度”也许是科室如此“吸睛”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1年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合影

  如今,正是这些年打造形成的昂扬的精神文化、温馨的服务文化和暖心的团队文化,使得肝胆胰脾外科的生命力、凝聚力、感染力、创造力不断增强,为团队的跨越式进步和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深入推进医院“三好双满意”实践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一代代肝胆人,在漫长的岁月里深情地讲述着有关“继承、发展、创新、前行”的时代故事,赢得了区内外医学界的认可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