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英雄小姐妹”42年后重返内蒙古医院
来源:医院文化与院史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28
浏览次数:49
字体:

 故事发生在1964年的2月9日,春节将至,乌兰察布盟达茂旗明安村的龙梅和妹妹玉荣替阿爸放牧着公社的384只羊。中午时分,明安草原狂风大作,天气突变,气温降至零下37度,一场特大暴风雪向小姐妹和羊群袭来。姐妹俩追赶着羊群拼命地跑着,可怎么也赶不回来。羊群向着离家相反的方向越跑越远。雪越下越大,不一会,便没了膝盖。姐妹俩深一脚浅一脚地护着羊群,在雪地里跑着,她们只有一个信念:要保护好羊群,因为阿爸曾教导她们:“羊群是集体财产,是集体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丢!”一天一夜过去了,她们在暴风雪中奔跑了70多里路,手冻僵了,靴子和脚冻在了一起,她们没有吃一口东西,最后姐妹俩根本就跑不动了,只好在雪地里爬。

 第二天早晨,她们终于挪到了铁道旁。玉荣已经用尽全身力气晕倒了。幸亏被送站的哈斯超鲁和儿子娜仁满都拉发现,和同时赶来的铁路工人把她们送到包钢白云鄂博铁矿职工医院。

 紧急抢救

 时间已经是2月10日中午。当时龙梅不能言语,两只脚尚在毡靴内,无法脱下,冻伤性休克及肾功能障碍;玉荣呈昏迷状态,两小腿膝关节以下呈紫色,踝关节以下呈黑色,全身冻僵,上下肢冻伤面积28%,冻伤性休克及肾功能障碍。据值班的主治大夫高同禄回忆:“她们的脚和靴子冻在一起,像四根大冰柱子!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伤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心。为了给小英雄更好的治疗,自治区党委决定让她们转到内蒙古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难忘的150天

 据当时的老院长额德先生回忆:1964年3月13日,内蒙古医院派医护人员把龙梅、玉荣接到医院时,立刻腾出两间病房,成立了以外科专家金久斗为首,由护士长李文英、蒙古族护士王桂兰组成的特别救护小组。并号召全院职工向小姐妹学习,以英雄精神救助小英雄。

 于是,龙梅、玉荣便在内蒙古医院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治疗。

1964年蒙古族护士王桂兰为小英雄读慰问信

 当时,姐姐龙梅才11岁,妹妹9岁。由于和暴风雪搏斗、冻伤折磨和截肢,身体非常虚弱,姐妹俩脸色苍白,健康状况非常差,看了叫人心疼啊!医护人员纷纷表示,她们为了集体的羊群献出自己的肢体,而让英雄重新站起来是医护人员的天职,我们责无旁贷!在内蒙古医院掀起了一股“学习小英雄,救治小英雄”的热潮。

 龙梅、玉荣的伤病对金久斗这位身经百战的战地医生出身的专家来说算不了什么,可是为英雄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着想,则是金大夫作为主治医生更重要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份责任,金大夫非常慎重,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拿出了治疗玉荣右腿的方案,决定在保留跟骨的基础上截肢,并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汇报。

 时任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同志亲自到内蒙古医院看望两位小英雄,审阅了初步的治疗方案,并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了小英雄的身体状况。

 自治区党委授予龙梅、玉荣“草原英雄小姐妹”称号。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骨科专家杨克勤和他的助手来了;区内外骨科专家一同会诊,最后决定了小玉荣右腿的治疗方案:“保留肢体、跟骨、距骨,切除其余坏死的20多块大小骨节。”

 龙梅、玉荣的主治医生金久斗先生主刀为玉荣做手术。手术进行了两个多小时,金大夫脸上的汗水直往下淌,这个手术虽然难度不大,可是他却慎之又慎,精益求精。李文英和王桂兰两位护士,24小时轮流陪护,不敢有半点马虎。

 “为英雄今后的生活着想”,变成了特别治疗小组的工作计划和行动。内蒙古医院在生活、学习、护理上制订了护理工作方案:饮食上粗细搭配,每日定制食谱;半天学习文化课、参与社会活动,半天治疗。蒙古族护士王桂兰既帮助她们和大家沟通交流,给她们读报、讲故事,又用汉语教她们学文化。使她们从吃饭、喝水、走路学起,到能听懂会说简单的汉语日常用语。

 不管工作多忙,额院长、金大夫都要到小英雄的病房看一看,问一问;这已经成了他们每日必做的功课。渐渐地,小姐妹和金叔叔、护士阿姨成了好朋友,有什么知心话都会和他们讲,王桂兰阿姨还把家里可口的饭菜端来给孩子们吃。这点点滴滴的爱让小英雄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最让玉荣难忘的是:截肢后,她整整睡了一天一夜。当她醒过来时,看到被纱布缠着的右腿,难过地哭了。她泣不成声地说:“阿姨,我以后可咋办呀?”护士王阿姨把她搂在怀里,用蒙语安慰她说:“不怕,因为你的冻伤太严重了,不截肢会威胁到你的生命,伤好了,安上假肢照样可以走路……”在王阿姨的安抚下,玉荣渐渐地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又和姐姐一起欢快地学习文化,听阿姨讲故事了。

 3个月后,姐妹俩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安上假肢,并登上天安门,邓颖超亲昵地把她们俩拥在怀里,亲了又亲。

 1964年8月11日,草原英雄小姐妹病愈出院。

 8月8日上午,内蒙古医院全体职工和社会各界代表举行大会,欢送小英雄。会场自始至终充满着热烈欢愉的气氛,小姐妹和大夫护士依依惜别。

 时任自治区副主席的哈丰阿出席大会,并致词:热情地赞颂龙梅、玉荣的模范行为,勉励她们要永远保持劳动牧民的优良品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赞扬内蒙古医院医护人员为抢救两位小英雄而做的艰苦努力,号召全院职工继续发扬革命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就要离开日日夜夜、朝夕相处的大夫和护士了,小姐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们含泪致答谢词:“感谢政府的关怀,感谢医生叔叔、护士阿姨的治疗和护理;回去后一定努力学习、劳动,更加爱护公社的羊群;做好学生、好队员、好牧民。”11日,在王桂兰阿姨的陪同下,由内蒙古医院的专车把小英雄送回乌兰察布盟百灵庙小学读书。

 一夜暴风雪,“草原英雄小姐妹”感动神州大地;150个日日夜夜,内蒙古医院的白衣天使们,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火热的爱心和优质的服务,给了小英雄一个温暖的大家,使她们重新站立起来,回到草原,回报社会。

 感恩之旅

 当和内蒙古自治区同龄的内蒙古医院就要度过它60岁的生日时,“草原英雄小姐妹”得知这个消息,便要返回内蒙古医院看望当年的医护人员。在内蒙古医院里,她们见到了当年的主治医生金久斗。老先生已是82岁高龄,鹤发童颜,依然精神矍铄。她们用蒙语问候,并热烈地交谈着;龙梅和玉荣也已人到中年,早已退去了当年的稚气,眉宇间依然保持着英雄的善良和坚毅,行动中多了蒙古族中年女性的美。护士长李文英已经去世,护士王桂兰也已年逾古稀,现在河北老家。姐妹俩通过电话向老人家表示问候。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内蒙古医院度过的那5个月。那时候,我们像在家里一样,医生叔叔、护士阿姨像爸爸妈妈一样给我们治疗,照顾关怀我们,使我们恢复健康,重返学校读书。如果说跟暴风雪搏斗的一天一夜是我们永久的记忆的话,那么,在内蒙古医院的150天则让我们终身难忘。我们虽然失去了肢体,但我们的牺牲是值得的。”妹妹玉荣说。

 “在内蒙古医院庆祝60华诞之际,我们向当年救助我们的医生护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也代表千千万万名患者祝内蒙古医院这个全国百佳医院,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越办越好!”姐姐龙梅也深情地说。

 龙梅、玉荣虽然不是普通的患者,可她们的话却表达了无数普通患者的心声。

 爱和无私奉献的品质永远是我们时代倡导的主流,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需要“草原英雄小姐妹”无私无畏的精神,也同样需要像金久斗、王桂兰这样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医护工作者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