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抗击新冠疫情
来源:医院文化与院史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27
浏览次数:40
字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异常迅猛地在全国范围蔓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医院作为全区医疗卫生工作“排头兵”和自治区专家组组长单位,担负着内蒙古地区医疗救治、远程医学指导和前出支援保障等重大任务。

    每一场特殊的战斗,都需要一批英勇的战士;每一次生死的搏击,都会涌现一批无畏的勇士。只有在疫情防控中当先锋、作表率,党员、干部才能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我是支部委员,先安排我!”“作为党员,我责无旁贷,请组织把我派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我是党员,更是支部书记,关键时刻决不能请假。”“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把重症病人照顾好、诊治好,及时总结经验,救治更多危重病人。”……疫情发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许许多多冲锋在一线的党员的“硬核表达”、真情话语与内心独白,让广大职工和社会群众无不感佩于心,更坚定了全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信心。3年的时间,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跟病毒搏击,在病毒面前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让广大群众真切体会到白衣战士的无畏、坚韧与奉献。

    2020年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的号召,快速完成赴湖北医疗队员的征调工作,及时跟随内蒙古援鄂医疗队出征,先后派出两批共37名医务人员分别驰援湖北省荆门市和武汉市定点医疗机构。在湖北医疗救治前线,党员医疗队员们带领其他援鄂医护人员与疫情逆行,迎难而上,艰苦奋战,全力以赴救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取得了医务人员“零感染、零差错、零责任”的胜利,受到当地政府及受援医院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再次书写了蒙鄂两地人民深情厚谊的历史篇章。

    在非典时期被誉为“包头钟南山”的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德俊,作为内蒙古呼吸病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又临危受命担起自治区医疗救治专家组长的重任,带领自治区专家团队积极迎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孙德俊同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并作为获奖者参加表彰大会。

    时间来到 2022 年,面对“2·15”“9·28”两轮疫情,院党委迅速启动响应机制,每日召开全院疫情防控调度会,投入使用过渡病房和缓冲病房,划分“红蓝黄”三区管理,针对院感、追阳、保障等工作成立专班。年内相继支援区内外各疫情爆发地。“9·28”疫情中全面托管革命历史博物馆方舱医院,先后派出医护、管理人员共计 539 人,经过 63 天的高强度艰苦抗疫,圆满完成新冠感染者隔离救治任务。另外,派出处级干部带头入驻包联社区,在医疗服务、物资援助、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时间回溯,2022年10月8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革命历史博物馆方舱医院紧急建设启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受命托管,10月9日,首批管理团队进驻革命历史博物馆方舱医院开始筹备运行。10月11日,革命历史博物馆方舱医院正式开舱,于当晚18时30分开始执行第一批收治任务,开启了高政治站位、高效率运行、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医疗、高标准保障的战“疫”历程。

    2022年12月10日下午17时30分,随着最后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出舱,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托管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方舱医院正式进入休舱阶段。

    高效运行61天,单体最大方舱、开放床位最多、收治患者最多,零病亡、零事故、零舆情。革命历史博物馆方舱医院完成使命,褪去医院外衣恢复昔日模样,向党和人民交出一张满意答卷,在呼和浩特首次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战“疫”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