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击非典中的故事:她们用膝盖攀上四十级台阶
来源:医院文化与院史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27
浏览次数:46
字体:

  这是发生在内蒙古医院抗击非典战役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们用她们柔弱的身躯重负着担架上的危重病人,艰难地用膝盖爬上了40级台阶,演绎出新时代白衣天使护佑生命的绝唱。
  曾记得,电影《小花》中游击队员抬着担架上受伤的战士,用膝盖爬上一个个陡峭台阶的画面,至今刻骨铭心。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的白衣战士却是用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职业情操,真实地重演了那感人至深的场面。2003年5月16日,内蒙古医院3个SARS隔离区病人爆满,傍晚时分,医院决定将一名80岁的男性非典留观危重病人,安置在医院附属病房三楼的留观病室接受治疗。附属病房是八十年代建起的一座简易三层小楼,楼房没有电梯,且楼梯狭窄,转弯处设计不合理。但就是这里,一场护送危重病人的特殊战斗开始了。
  当救护车把病人送来时,天色已晚,保健分院二病房护士长赵爱武,带领着值班护士刘俊英、张晓玲、赵玉玲和护工谢玉凤已严阵以待,守候在病房门前。由于病人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且身高体大,年事已高,给转运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她们为了患者不受风寒,在本已沉重的担架上又铺盖上厚厚的棉褥、棉被。就这样她们这些巾帼女子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足足200多斤的重量,在漆黑、陡峭、狭窄的楼梯上,开始了艰难跋步。护士长赵爱武和张晓玲抬着重头在前,刘俊英、赵玉玲个子高用肩扛着担架在后,当担架的前部上升到第4个台阶的时候,担架的倾斜度加大,已不能保持水平行进。此时穿着厚厚的隔离衣、戴着12层棉纱口罩,承载着如此重量的她们,汗水早已湿透了全身。面对巨大的困难,她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护佑生命的职责,勇敢的选择了爬也要把病人安全的送进病房的坚强信念。
  为了保证病人的绝对安全,护士长赵爱武果断的指挥前面的人跪着行进,以保持担架的平衡。这40级台阶对于一个健全的个体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这些承受着200多斤重负的弱女子来讲,好似经历着两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艰难漫长。她们紧咬牙关,用膝盖攀登着每一级台阶。不一会儿,隔离衣磨破了,膝盖压得钻心的疼,留下的汗水也模糊了视线,无法擦拭眼睛的她们,凭着感觉往上爬。当爬到圆形楼梯的转弯处时。二米长的担架却无法顺利转过只有 1.39米宽的楼梯。这时,为了加大担架的倾斜度,以便顺利通过转弯处,护士长赵爱武、护士张晓玲爬在了台阶上,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担架,女医生刘建平、护工谢玉凤迅速抬起重压在她俩身上的担架,当她俩从担架下爬出来后,前面的同志又爬倒了……就这样她们一点一点艰难地继续前进,像攻克碉堡的战士一样,倒下了爬起来,爬起来又倒下,大家不断地从战友肩上接过担架,坚忍不拔地攀登。这时,不知谁带头哼唱起《红色娘子军》军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因极度缺氧,她们的哼唱时断时续,但有一种精神和力量始终支撑着她们勇往直前。
  这普通的40级台阶啊,她们足足爬了30多分钟。当把病人安全的放在病床上时,患有室间隔缺损的护士刘俊英因高度缺氧和极度的体力消耗,突然昏倒了,半年前刚做完大手术的护士长赵爱武室上速也发作了。同志们来不及喘息,又迅速抢救自己的战友,张晓玲眼疾手快一把撕开了战友厚厚的口罩,实施紧急抢救……当战友慢慢睁开眼睛时,这些坚强勇敢的白衣战士如释重负地流出了喜悦和胜利的泪水,此时,目睹了一切的病人,被这英雄的壮举感动的热泪盈眶。白衣战士的光荣称号在这里得到了更新的诠释。